暑假期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织师生团队赴上海开展“航空领域产教融合实践行”活动,先后走进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电”)和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上飞院”),通过实地参观、实验室探访、校友交流等形式,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助力培养高素质航空领域人才。
探访上电: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航空工业领域重点骨干企业,长期专注于航空照明系统、座舱操控系统、智能配电系统等核心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为国防装备现代化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活动期间,南航师生团队在上电工作人员引导下,实地探访了电磁实验室与“天穹”照明实验室。其中,“天穹”照明实验室凭借前沿的技术应用与创新的设计理念,成为此次实践的亮点之一。
交流环节中,师生了解到,由南航王莉、杨善水、王晓琳老师领衔的研发团队,历经长期技术攻关,成功实现了我国二次配电装置领域从零到一的关键突破。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更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在核心装备自主研发能力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现场学生纷纷表示,通过“零距离”接触行业前沿技术,深刻感受到我国航空科技自主创新的强劲脉动,更被科研团队“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精神与“航空报国”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
走进上飞院: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是我国民用飞机研发的核心力量,承担着C919大型客机、C909(ARJ21)支线客机、C929宽体客机等国家重大航空项目的研发任务,是我国实现大飞机战略、突破民用航空关键技术的重要攻关主体。活动期间,南航师生团队与在此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学长展开深入交流。学长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科研实践,生动讲述了我国大飞机事业从“一张白纸”到“逐梦蓝天”的奋斗历程——从关键技术“卡脖子”的困境,到核心系统自主可控的突破;从首飞成功的激动时刻,到商业化运营的稳步推进,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国航空人“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与“航空报国”的初心担当。
随后,师生团队实地参观了上飞院展馆。展馆内,一件件承载历史的展品、一幅幅记录关键节点的影像,系统呈现了国产大飞机从技术突破到市场应用的全过程。当师生驻足于展馆中,仰望高高悬挂的五星红旗,凝视着国产大飞机模型与珍贵历史资料时,强烈的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油然而生。现场学生感慨:“这不仅是一次对国产大飞机研发历程的直观学习,更是一场深刻的爱国教育与精神洗礼,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代航空学子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支部共建搭建平台
此次实践通过“沉浸式”参观与“面对面”交流,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让学生直观触摸行业前沿技术,深刻理解航空领域“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活动期间,学院电气工程系党支部、机关党支部还与上飞院电气集成部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签署了支部共建协议,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不断深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导向。此次赴沪实践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持续推动人才培养与航空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多元实践模式,为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航空领域高素质人才注入鲜活动力,为建设航空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